
海底撈系列觀察之七
——微博熱議海底撈勾兌門 公眾感覺很受傷
編者按:就在海底撈被捧得高高在上之時,一起“勾兌門”事件,又將其狠狠摔下。
七月初,一種“海底撈”體充斥著網絡。上萬條關于海底撈美譽的微博被不斷轉發。于是開始有人懷疑,這是海底撈策劃的病毒式微博營銷。
“海底撈沒有參加任何的微博營銷。網絡上的所有言論自始至終都是網友的自發行為。”海底撈公共關系部經理曹靜明確向時代周報(微博)表示,公司向來不做營銷,不打廣告。然而,卻有業內人士確定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海底撈的微博宣傳絕對是有組織的。一邊聲稱要謀求低調發展,一邊是強大的病毒式營銷。“低調”的海底撈,正吞食“高調”的苦果。
有網友在微博上表示,海底撈此前被各方描繪得太完美了,在追隨肯德基、味千拉面、永和豆漿、山西醋等身陷“勾兌門”后,許多公眾感覺很受傷——蘋果教父喬布斯說:不要想著騙人,因為你能夠騙到的人,都是相信你的人。
深陷勾兌門 海底撈神話破滅
“人類已無法阻止的海底撈”正在被海底撈自身所阻止。
8月22日,有媒體率先曝光,海底撈的湯底、檸檬水以及酸梅湯均為勾兌,但海底撈并沒有明確告知顧客。隨后,海底撈連發三聲明,承認白味湯鍋及部分飲料系勾兌,但操作合法合規。
近乎完美的海底撈正在被慢慢擊潰。面對“神話”的破滅,有憤怒,有失望,也有理解。名不見經傳的海底撈成為了關注的焦點。而這一切都源于前不久的微博營銷。
7月初,一種“海底撈體”開始形成于網絡。隨后,各種衍生版本已導致真假難辨。海底撈“近乎完美”的服務,在微博營銷的推動下,受到了外界一致熱捧。然而,無懈可擊的宣傳總會隱藏著危機。
8月初,開始有媒體質疑,夸張的營銷是否會扼殺海底撈。22日,勾兌門事件發生將海底撈著實拽回了“地球”。此時,人們開始反思海底撈背后隱藏的病毒式營銷。不過,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表示,網絡上的各種傳言并非公司炒作。
“海底撈的微博營銷是有部分人在推動。”深圳品牌學會執行會長李朝曙告訴時代周報記者。他介紹,不可能會有如此大規模的自發行為。他觀察到有幾個微博大號對海底撈進行頻繁轉發,而微博大號都是要收錢的。
著名營銷專家雷永軍也表示,如果說企業沒有參與網絡微博營銷,百分之百不可能。“幾百幾千人可以理解,上萬甚至百萬人自發轉發與宣傳海底撈,這就不正常了。”
一位專門從事微博營銷的人士告訴記者,他十分確定以及肯定海底撈的微博宣傳是有組織的。“誰用了大號,圈子里都是知道的。”并告訴記者,“他那個很明顯有人為操作,只要干了一年以上微博營銷的人都知道。”
其夸張的營銷團隊似乎也讓網友產生了不滿與反感。微博大號“作業本”就反諷:“微博已經受不了海底撈的虛假營銷了。”
海底撈多次強調,公司很低調,網絡上的各種言論絕非公司炒作。但另一邊,卻是業內人士百分之百地肯定海底撈運用了微博營銷,甚至為記者估算了價格。
暫不論網絡營銷真正的幕后黑手。不可否認的事實是,海底撈正在吞食著“高調”的苦果。
海底撈苦食“高調”后果
“如果營銷不當,先前消耗的精力與金錢都將成為之后推倒自己的禍害。”雷永軍表示。
無疑,微博營銷擴大了知名度,但同時面臨期望值過高,從而導致滿意度降低的危險。當海底撈被無限的夸大與神化之時,不明真相的網友興致勃勃地跑去海底撈,結果沒有整個西瓜送,沒有免單,更別提送iPhone了。
李朝曙更是直言不諱表示,如此夸大宣傳,是一種愚蠢的行為。“這說明海底撈在傳播上缺乏經驗。它忽視了不切實際的夸大會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,忽視了炒作有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。”
“海底撈目前還是屬于比較脆弱的企業。以其發展過程來看,現有階段名聲不宜過大,因為過大極有可能被扼殺。”李朝曙認為。
《海底撈,學不會》,一家規模尚屬有限的火鍋店竟如此被神化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企業并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,就出現了如此神化的書。就連微軟、蘋果這樣的公司都沒有說“學不會”。不過,也有媒體報道,或許因太過于夸張的寫法,此書也引起了海底撈的不滿。
事實是,炒作未必越兇越好,很可能適得其反。“任何東西都要有度,不要忘記本職。做得太多,會被社會的主流價值所不允許。”營銷專家雷永軍認為。
不過,海底撈的服務態度確實值得肯定。但“意愿有余,能力不足”的現狀或許有待改進。因為很多服務已成為多余的過猶不及的麻煩。
對此,李朝曙也提出了建議。首先,在傳播上,減少傳播價值點,強調核心價值;再者,從管理上,應該減少服務流程,突出自身優勢。
但是,海底撈公關曹靜告訴記者,“勾兌門事件發生對公司內部并未產生太大影響,在管理策略上也未發生多大改變。”
網民微博熱議 公眾感覺很受傷
在短短兩個月間,火鍋店海底撈仿佛坐上了輿論“過山車”——一會兒被網民捧上天,走紅趨勢讓“人類無法阻擋”,一會兒卻被記者暗訪爆出骨頭湯和飲料是勾兌的。也難怪其掌門人張勇都在微博上感慨:“這半年,一會捧,一會揍,有點亂,有點難。”
@我是老田:在肯德基“豆漿沖兌門”時,我多么希望永和、真功夫淡定地表態:我們的豆漿是現磨的;當味千“骨湯勾兌門”時,我多么希望海底撈淡定地宣稱:我們的骨湯是熬制的——市場機遇隨時存在,是什么讓我們失之交臂
@謝文軒:食品專家說:沒有實驗證明,勾兌對身體有任何危害。他們說,其實沖兌早已進入尋常生活,你們不要大驚小怪。
@吳章金:商家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節約成本和延長食品保質期。在大規模生產情況下這樣或許是既對消費者健康負責,又節約企業開支的一種折中方法。無論是“骨湯膏”、“豆漿粉”還是有“濃縮提取成分”,或許已是一種慣用的做法了。
@朱小軍:看到“勾兌”一詞,我們可能與添加劑聯系在一起,其實不然。從本周的海底撈“勾兌門”和肯德基的“豆漿門”可以看出其與添加劑無關。他們之所以會出現在公眾面前,只是因為其做法出乎我們的意料而已。換個角度講,我們對待餐飲業不應過度吹毛求疵,應給他們生存的空間!
@藍天白云:但畢竟海底撈此前被各方描繪得太完美了,在追隨肯德基、味千拉面、永和豆漿、山西醋等身陷“勾兌門”后,許多公眾感覺很受傷——蘋果教父喬布斯說:不要想著騙人,因為你能夠騙到的人,都是相信你的人。
@加熱的冰:創業容易守業難,海底撈經過不到二十年的發展已成為火鍋行業內的翹楚,優質的服務給它帶來聲譽,即使出現“勾兌門”,也能獲得一大批“海底撈粉絲”的力挺。但為何“勾兌門”僅僅出現一天就使它深陷輿論漩渦,是樹大招風嗎說到底,食品質量沒有保證,再好的服務也只是曇花一現。
@青鳥從“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”到“海底撈骨湯勾兌門”,僅僅50多天時間。工業化時代,想吃到絕對安全不添加任何工業原料的純人工食品,已然成了一種奢望。
@煮夫zhshy 吃過海底撈,服務確實很好。至于骨湯門,并不十分排斥。現在這社會太浮躁,速度已成為時代的統一標簽。吃飯快餐,出行高鐵,連住房也差不多一次性了,大家看看周圍可能30年以上的建筑都不多了吧。衣食住行,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畸形提速,誰還能靜下心來熬一鍋湯呢想想多年前的雞汁面,異曲同工。
@張旭 我剛買了一罐可樂,拿去化驗了一下,是用水、苯甲酸鈉、阿斯巴甜、檸檬酸鈉、咖啡因、二氧化碳等勾兌的。不知道我能不能告他們公司啊。
@zayin其實大家都在搞假,關鍵是海底撈搞假后服務態度依然好,而且沒有毒,還是支持。
@由然:面對“捧”和“揍”的態度和應對之策都表明,海底撈是一家負責任的公司,對待一個合法經營、努力成長的企業,媒體和輿論應有足夠的寬容。